【资料图】
当新股不败神话破灭,股东将何去何从?
5月26日午间,华塑科技(行情301157,诊股)发布公告称,4月25日至5月25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价56.50元/股,触发股份锁定期自动延长承诺的履行条件,相关股东持有的股份将延长6个月锁定期。
此时,距离华塑科技上市仅两个多月。
今年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新股,像华塑科技一样,在上市6个月之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导致股东延长限售期。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5月份,已有12只新股(沪深两市)宣布触发这一条款。
在今年前4个月,这一数据合计仅为28只。而在这背后,是数倍于此的新股出现了破发的情况。
有投行人士表示,全面注册制改革实施后,新股正进入前所未有的阶段——发与不发,价高或价低,都由市场来决定。当发行价格较高时,上市后股价持续低于发行价,公司股东也需延长锁定期。
“前车之鉴,势必令后来者加倍谨慎。”该投行人士表示,为了不触发延长锁定期条款,不少IPO公司会对新股询价更加谨慎,以免陷入上市后长期破发的尴尬局面。
其进一步表示,可以明确的是,全面注册制改革对IPO的影响正在显现,而上面的情况,只是开始。
“罕见”变“日常”
仅在过去一周,就有7家公司的股东,因持续破发而宣布延长锁定期。
4月3日上市的中科磁业(行情301141,诊股),上市尚未满月,收盘价就跌破了发行价,并至今未能爬上来。
中科磁业的发行价格为41.2元/股。
4月21日,中科磁业收于40.57元/股,低于41.2元/股的发行价。
4月21日至5月23日,中科磁业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上述发行价,从而触发相关规则,导致公司股东延长限售期6个月。
时至今日,中科磁业的股价依然低于发行价。
类似中科磁业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美利信(行情301307,诊股)4月24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价为32.34元/股。然而,公司上市当天就破发,收盘价为29.55元/股,下跌8.63%。上市首日仅盘中触及了32.34元/股的发行价,而这也成为公司上市以来的最高点。
到了5月24日,公司股价已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32.34元/股的发行价格,导致相关股东延长了6个月的锁定期。
有新上市的董秘告诉记者,主要股东对延长锁定期并没有太多意见,但股价总是破发,确实让自己压力比较大。
10年条款终起效
“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重要股东延长锁定期,这一规则是多年之前防止‘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募资额)发行设立的,却在这两年作用越来越明显。”上述投行负责人解释称。
2013年11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了市场约束:
“发行人控股股东、持有发行人股份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在公开募集及上市文件中公开承诺:所持股票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的,其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公司上市后6个月内如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价,或者上市后6个月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持有公司股票的锁定期限自动延长至少6个月。”
意见发布实施后,由于IPO依然“一票难求”,IPO堰塞湖长期存在,新股上市后依然长时间享受较高的估值水平。尤其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23倍市盈率的“隐形限制”一直存在,导致新股上市后连续涨停,即便后续下跌,也难以长期跌破发行价。
注册制改革启动后,多年前的规则,“意外”开始发挥作用。
梳理触发重要股东延长锁定期的公司名单,比较明显两个特点是:市值普遍较小、发行市盈率偏高。
以5月份触发这一情况的公司为例。
森泰股份(行情301429,诊股)5月19日发布公告称,公司4月17日上市,4月18日至5月18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价 28.75元/股,触发承诺的履行条件。公司控股股东、员工持股平台及董监高在原锁定期基础上自动延长6个月。
公司IPO发行价为 28.75元/股,发行市盈率为43.28倍。目前,公司的动态市盈率已经回落至33倍左右,市值为约28亿元。
按照申万行业来看,森泰股份所属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为22倍。
这意味着,此前公司高达43.28倍的发行市盈率,已经超过行业平均市盈率约一倍。
IPO定价更需合理
“对控股股东来说,延长6个月的锁定期并不算长,毕竟其原本就要锁36个月。但对于高管,其原本只需锁12个月,现在又增加了6个月,相当于延期了50%。”有公司高管告诉记者。
以国泰环保(行情301203,诊股)为例,其在4月4日上市后,股价就一直低于发行价。5月5日,公司发布公告称,4月4日至5月5日,股价已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价46.13元/股。公司触发股东延长股份锁定期的条件,相关股东持有的公司股份在原锁定期基础上自动延长6个月。
其中,公司多名董事的限售期,从2024年4月4日,延长到了2024年10月4日。
有投行负责人认为,现在已经有公司在IPO询价时,不再一味追求高价,而是能够满足募投项目使用就行。“价格太高,超募资金使用就很有压力。上市后,股价表现不好,控股股东、董监高再延长锁定期,得不偿失。”
上一篇 : 当事人默认与ig队员的恋情?自称送走3人去打LPL,如今都成了顶尖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