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能在工体享受几万人齐喊“牛X”待遇的,都不是普通人。
但在昨晚,一个15岁的普通少年,纵身跳下看台,飞速奔向梅西,零距离拥抱球王之后,又在“逃窜”过程中与阿根廷队的门将击掌庆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后,主动在草坪上躺平,凭一众保安将其拿下,四仰八叉地抬出球场。
这短短一分多钟的戏剧性场面,令全场球迷以“牛”待之。
事后,少年接受采访的视频迅速传出,总结一下,他大概说了三点:
一、工体的保安太差;二、我特别想见梅西,所以我跳了;三、我错了,大家别学我。
社交媒体上,几乎所有人都在表达着同一种情绪:他做得不对,但我很羡慕他。
我们,羡慕的是什么呢?
羡慕的是他的疯狂举动吗?
羡慕的是他梦想成真与偶像拥抱吗?
羡慕的是他在几万人面前的配速和运动能力吗?
其实,我们羡慕的,是从他年轻身体里迸发出的胆大包天与无所顾忌。
当然,这个世界是有规则的,但是,规则是由人制定的,这里的“人”,特指成年人。
为人处世,如果不遵守规则,轻者被世俗谴责,重者会受到法律制裁。
但仔细想想,这世界成了今天的世界,人类的文明发展到了今天的程度,科技也好,文化也好,其中最重要的一些节点时刻,恰恰是由那些不遵守规则的少年人蠢蠢欲动、跃跃欲试,直到猝不及防地跳下规则“看台”疯狂奔向梦想的过程中达成的。
我当然不鼓励所有人都以跳台少年为效仿对象,但我知道大部分羡慕与敬佩这个孩子的、拥有一定人生阅历或有一些城府的成年人,应该能听懂我的意思。
很多人在评论这位少年时,会不自禁地感慨一句:年轻,真好。
少年没有老过,但所有人都曾是少年,仔细想想,曾经少年的我们,也有这样纵身一跃的勇气吗?
前不久我刚刚翻译了戴尔电脑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的一本传记《进无止境》,戴尔在书中讲了一些自己少年时代离经叛道的故事,让我深有感触。
戴尔回忆,他自小就是一个“忙碌的孩子”。
戴尔在3岁时就曾偷过父亲的钱包,只为了去买糖果吃,然后还把钱包埋到花园里。
戴尔6岁时开始有了多动症倾向,每天在房间里四处乱跑,甚至撞碎过家中的玻璃窗,割伤了腿。
少年戴尔一直保持着超级充沛的精力,对所有事充满兴趣,以至于他的父母在他上小学时曾带他去看儿童精神科。
好在,医生并不认为小戴尔的精神出了问题,相反,他提醒戴尔的父母,需要满足孩子强烈的好奇心。
幸运的是,戴尔拥有一对非常看重孩子好奇心的父母,他从未因自己的“特立独行”而受到家人的惩罚,他的父母每次总是一笑置之,哪怕是他把家中所有与电相关的物品都拆解了。
戴尔的创业之路一直与电脑有关,而这就是源自他少年时代对各种电器无休止的好奇心。
1979年,14岁的戴尔花费自己用各种办法挣来的1300美元的巨资购买了一台AppleⅡ电脑,但在取回家后,他毫不犹豫地直接将电脑大卸八块,只为了满足好奇看看这个漂亮新潮电脑的内部构造。
即使这样,他的父母也没有过分谴责他。正是从那时开始,戴尔开始了自己充满传奇的电脑创业之路。
好奇心这种东西,每个人都曾有过,但这种东西最密集出现的时期就是少年时代,那时的我们,几乎对所有事都充满好奇,不停地向成年人追问着为什么。
懵懂的青春期少年,对世界的认知尚在混沌,总会相信一些在成年人看来荒诞不经、不可理喻的事。
好奇心实在太珍贵了!珍贵到可能它将决定着一个少年未来去向哪里。可是偏偏我们现在的社会上,很多人对少年人的少奇心不以为然,甚至还要扼杀它。
现在想想,这个世界之所以成了现在的样子,不正是由那一个个充满好奇心的少年在某一个瞬间的灵光乍现中搭建而成的吗?
少年人的好奇心,会推动着他们自然而然地想要突破窠臼,冲破规则,实现自我的梦想。
试想,当越来越多的少年人,可以更多地拥有好奇心,逐渐形成一种力量,为了实现梦想而不计后果,不惜代价,社会的创新力量是不是也将逐渐变得活跃且强大。
久而久之,当少年人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最终转化为他们梦想的成果后,以旁观者和规则制定者自居的成年人眼中,就会有眼前一亮的兴奋感。
俗话说,缺啥就稀罕啥。个体如此,社会心态亦如是。
当这个社会的成年人们异口同声地赞扬逐梦少年时,可见社会群体中存在着多少“憋屈”。而这些“憋屈”让很多人从肢体到思维都显得有些滞涩了,于是,在看到少年的疯狂后,大家都嗨了。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扑面而至之际,社会活力显然需要被释放,科技文化和社会创新需要再加速,那么中国的少年人就必须要拥有只属于他们那个年龄阶段的冲动与执着,在遵守基本社会准则、法律框架的前提下,给他们自由,让他们跳跃与奔跑吧。
在这个人人困于VUCA的时刻,或许我们太需要这种“少年感”了。
再去看一眼那个被定格的画面,当少年仰面朝天被抬走时,他正在幸福的大笑。
人生要有梦想,要有机会去表达热爱,并在最后时刻咬紧牙关,冲上去,执着地实现它。
我想说,我如果能重回少年,也会有这份冲动去奋力一跳的。
上一篇 : 前沿资讯!大豪科技董秘回复: 兴汉网际是英特尔SD-WAN白盒全球战略合作厂商之一
下一篇 : 最后一页